高科技为铁路运营保驾护航

8月12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自2015年组建上海铁路北斗测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来,始终将高铁和北斗融合发展作为首要攻关目标,经过4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北斗在高铁中的应用初步成型,目前北斗已应用到高铁重点地段监测和大型桥梁监测中。

长久以来,天气的变化、尤其是暴风雨雪天气下的铁路安全、桥梁隧道建筑物在列车运行时的安全,一直是铁路人心头的一根刺。在发生塌方、洪涝、山体滑坡等危机列车运行安全的状况,导致了大面积晚点、甚至列车脱轨、发生冲撞,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或者进一步减少损失,成为了各个铁路集团公司密切关注点。

高科技上阵,防洪于未然。前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水害,以武汉为例,洪峰上涨的水位甚至超过了98年发生的洪水。绷紧了神经的铁路人明白铁路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沪昆线、京广线等重要铁路沿线降雨量达到了往年的两到三倍,暴涨的降雨量严重干扰了铁路运输安全秩序。铁路人面对危机、采取引入新设备和新技术,包括1.对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引进防洪专用无人机进行侦测;2.在易发生洪涝灾害地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3.借助卫星遥感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高铁沿线整体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只有在事先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合理运用科技的力量,才能将水害的伤害降到最低。

高科技上阵,为铁路运营安全提供数据支撑。铁路线路遍及全国上下各个地形,地质结构复杂、穿越区域广,同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因此,在重点地段设置北斗自动化监测系统,利用北斗卫星不受天气影响,全天候运行,对线路进行自动化监测并实时分析,发现异常则可自动报警,接到报警之后迅速对出现问题地段进行排查、维修,在大大减轻铁路方面的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对故障和问题的防护能力。最新投入使用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便采用了包括北斗自动化监测系统等多种监测系统,以应对包括列车、水流、高温、大风对大桥造成的负荷。

科技在迅速发展、铁路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铁路运营安全建设离不开科技力量的运用,科学技术的运用在于人,有了更良好的技术手段,应越加把铁路运营安全放在心上,让中国铁路不负“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之名。(文/陈震离)

相关阅读

管内列车恢复运行,防微杜渐抗灾害

  • 百家
  • 2024-08-01
  • 11936

7月29日,台风“格美”登陆地所在的中国铁路南昌局管内旅客列车全部恢复运行。受其他地区天气...

北铁推行优惠票,旨在多样化出行

  • 百家
  • 2024-08-01
  • 8997

近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张高铁和京雄城际铁路推广实施,适用于短期内多次出行的“...

这座铁路大桥顺利合龙!

  • 资讯
  • 2024-07-27
  • 17461

7月24日10时18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惠南特大桥施工现场,最后一段长63米、高3.4米、重98.6...

长三角首趟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义乌-杜伊斯堡)成功开行

  • 旅游
  • 2024-07-26
  • 27952

6月15日下午,一趟满载110个标准箱机械设备、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