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海宁市积极围绕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考察工作,创新“四个一”工作机制,通过构建“一张清单”、围绕“一生周期”、健全“一项机制”、强化“一票否决”,探索推进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建设,为全方位掌握干部日常政治素质表现,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提供有力保障。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政治素养是第一位的,如果政治上不过硬,就会“一票否决”。为此,定期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行考核“画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精益求精,下“深水”把干部考核准,及时把政治弱项短板补起来。
要注重政治理论考核。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经过了革命战争、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的斗争和发展经验,总结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理论和思想,是指导工作、推进发展的“指南针”。如果党员干部不学理论,不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是沉溺于做事情,就很难有质的提升,而且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极易掉入别人设计的“圈套”。要定期组织干部进行政治理论考试,倒逼他们学习理解党内法规条例、思想和理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清醒者。
要注重政治担当考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名干部的政治素质是否过硬,不仅要看理论的内在修养,更要关注其外在的行为表现,看他们在平时能否践行党员初心和使命,在关键时刻能否冲得上去,在遇到风险挑战时能否保持定力,在遇到有违党的意志和原则时,能否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为此,要注重对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了解,建立动态的档案资料,为他们画出政治表现的“曲线图”,全面掌握干部的成长变化过程。
要注重多元评价考核。 要知道,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行“画像”,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现实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两面干部”,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容易在考核时蒙混过关。为此,要多措并举进行考核,既要看干部的自查总结,也要听单位同事的意见,了解党组织的评价,更要走进群众,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全面深入地对干部政治素养作出客观评价,确保考核结果既让干部服气,又让群众认可。(作者: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