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总书记向世界承诺中国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更是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广泛拥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达峰后稳中有降的目标。
回顾历史,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和决心,对世界绿色发展大有意义。
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实现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我国是最早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此次第一次提出碳中和的中长期气候目标,通过“脱碳”助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
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排放达峰,不到30年的时间达到碳中和,“两步走”的气候变化应对战略也反映出“绿色低碳”将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就要求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要深度脱钩,中国的经济结构将面临重大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6%左右,预计到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0%左右,产业调整是艰巨的挑战,同时也将诞生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绿色发展,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根本之策。我国率先发起深度低碳转型的行动倡导,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产业发展模式等都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中国的“脱碳”将助力“十四五”迈开绿色转型新步伐,并将助推世界经济绿色发展。
陕西佳县 钟宝锦
相关阅读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纪检监察工作要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 百家
- 2021-06-25
- 15910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