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网讯:“干炉多少钱一个?”,“三元”,“怎么还没有涨价?”,“我们在这里干了多少年了,来的都是老客户,信誉第一啊”一对中年夫妻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和过路的客人对话着。这是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一个叫河神庙的丁字路口每天上演的一幕画面。“很多熟悉我们的顾客每次见了我们就说这老婆老汉还干这个”,“您看上去不显老啊”,“您看看我的白头发”说着中年大哥就掀起了帽子让我看。
河神庙,顾名思义,就是供奉河神的庙宇。其位于镇川镇北一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子上,西边靠着陕北一条很重要的河流——无定河,唐代诗人陈陶写了一首名为《陇西行》的诗文,描述“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说的就是这条河。老早以前无定河没有桥,当地人的出行全靠摆渡运送。这无定河飘忽不定,经常发洪水,一旦发洪水,就无法通行了。当地人为了保平安,就修了这座供奉河神的庙。
河神庙的西边是榆林市米脂县、子洲县、横山区的几个乡镇,东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210国道,每天大货车成群结队从此经过。高速没有开通前这里曾是榆林南六县人上榆林的必经之地。河西干线每天也是车轮滚滚,与210国道形成一个丁字交叉路口,每天经过这个岔口的人络绎不绝,做生意自然就好做。这里的碗托和干炉非常出名,看看这对夫妻面前摆的一摞摞干炉,就知道他们一天的销量有多大了。
干炉是陕北人最喜欢吃的一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其工艺并不复杂,用温水和面,讲究面硬,以面剂包一撮干面粉(加盐),手压成形,置炉鏊上先烙后烤而熟。其形如面鼓,中拓小红印。内空外脆,吃着带劲,最宜贮存或上路作干粮,久之不坏;若和面时加油可制作油干炉,则又酥又脆;若和面时加牛奶可制作奶油干炉,则又酥又香甜。当地人编了顺口溜说道:“吃着香,咬着脆,饱嗝上来干炉味”。
据了解,这对夫妻年龄在五十岁左右,两个人干这个营生已经有很多年了,也是祖传手艺 ,干炉做的非常地道。使用的油是专供的特等菜籽油,面是上等的河套面粉。干炉有大号小号,结实扛饿,不仅是陕北人出门经常配带的零食,而且是赠送外地亲戚朋友的特产。“靠做这个生意,不仅能赚到日常开支的费用,而且可以供孩子上学、结婚。”从这位大姐灿烂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这世上最美的画面!(作者:李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