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下基层”当成洪水猛兽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青年。然而,面对基层巨大的人才缺口,不少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在各大一线城市里“闯独木桥”,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家因对基层工作缺乏亲身实践而产生误解和偏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一些人眼里,城市就是“高处”,而基层则是“低处”,因而想方设法都要留在城里,不愿意到基层去吃苦受累。其实不然,这种观念很片面。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文化功底扎实,但工作经验不足,基层是最锻练人的地方,能够让干部快速成长起来。城里机关单位固然安逸,但在这样的“安乐窝”里与群众打交道少,成长更缓慢。

有人说,“基层工作条件差、工资低,没什么前途”。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尤其是近些年,党中央非常重视干部的基层经历、工作阅历,甚至把基层工作经验作为选人用人的条件之一。而且,从脱贫攻坚、农村改革等一线,提拔了许多理想信念坚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业绩突出年轻干部,树立起了用人新导向。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基层成长远比机关要快得多。更何况,既然选择了为民服务,就注定要放弃安逸的日子,在岗位、环境、单位等方面,要自觉服务组织的安排,做到无论在哪里,都能扎下根,干出一番事业来。当前,经过村两委换届后,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但与政府干部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刚毕业的大学生,恰好能弥补这一短板,到基层反而更能够发光发热,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展现,发出光芒。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在机关单位,还是在基层一线,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任何区别。越是追求进步的年轻人,要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基层“练苗”的时间越长,越能厚积薄发,对自己的成长百益而无一害。所以,观念很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的意义,才能真正沉下身子,干得起劲,拼得努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广大年轻人要主动下基层,视之为人生的必经之路,多到基层去多锻炼,多到基层去取经,经过了基层工作的千锤百炼,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作者:驰

相关阅读

陕西省澄城县依托大唐定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走在前做示范

  • 资讯
  • 2024-07-27
  • 35946

近年来,澄城县充分发挥央企定点帮扶优势,聚焦教育、产业、民生、就业等方面,开展高规格、深层次...

大赛赋能 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 百家
  • 2024-05-10
  • 15574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弘扬劳模精...

渭南市澄城县干好乡村振兴“八件事”

  • 三农
  • 2024-02-29
  • 28145

今年以来,澄城县将干好“八件事”,即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创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镇级...

澄城县: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 三农
  • 2023-12-20
  • 25873

近期,澄城县印发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启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