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海“愚公”感悟斗争精神

石光银,治沙造林事业的模范代表,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创造“公司+农户+基地”的新模式,帮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等称号。

人的一生,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就看自己如何抉择。一百年来,我们党内涌现了一大批“愚公”,有的凿通了村子通向外面的“天路”,有的在沙漠中种出了森林,有的长期奋战在高寒地区送快递,如此种种。他们身上拥有不屈不挠、永不泄气的斗争精神,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当代党员干部学习的重点。

迎难而上,敢于斗争拼搏。在茫茫无边的毛乌素沙漠面前,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要将沙漠森林何其困难。治沙是世界性难题,在无数人的眼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没有人愿意将青春和汗水留在这里。但是,石光银却选择了这条看不到希望的奋斗道路,选择长年累月与风沙作斗争,这样的勇气难能可贵。新时代,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也有许多异常艰难的任务,必须迎难而上、不屈不挠,才有成功的机会,绝不能避而远之。

持之以恒,绝不轻言失败。通常情况下,成功之路都是一条漫长的拼搏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难以成事,不能坚持、中途退缩也会一事无成,只有经过了千锤百炼、风吹雨打,才能从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靠近成功的边缘,直接取得成功的那一刻。万事坚持难,尤其是身处基层一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承受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令人身心疲惫,要咬紧牙关、绝不放弃,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一门心思干到底。

开拓创新,善走斗争新路。石光银的治沙之路并不平坦,单靠满腔热情不行,一味蛮干也不成,因地制宜、不断改进才能成功。他将治沙与致富结合起来,既缓解了资金上的压力,也留住了当地百姓,还推动治沙工作可持续。这也充分说明,好的点子是成功的一半。在事业推进中,要多想办法,不断尝试,勇于创新,才能增加成功的机率。

作者:勇军

    版权声明:

    来源为“视点网”均为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作品内容有误,或对版权等其它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相关阅读

    神木市大保当镇蓿芨海子:粗犷的诗意之美

    神木市大保当镇蓿芨海子:粗犷的诗意之美

    • 文化
    • 2022-08-15 18:10:06
    • 10652
    • 刘慧斌

    蓿芨海子位于神木市大保当镇政府以北28公里处,东经109 度88分,北纬38度80分,在东北湾村与啊芦太...

    “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毛乌素沙漠中最可爱的人

    • 人物
    • 2021-06-30 21:29:04
    • 10102
    • 米乐乐

    今年是建党百年华诞,党中央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