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作为发展“主动力”

11月12日,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从神舟一号到天舟五号,大量大国重器中有“绵阳造”的身影;从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到“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绵阳探索”正不断留下科技创新的脚印。

如今,经济发展向高质量方向过度,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具有广大的潜力可挖。但科技成果的取得不会轻轻松松,尤其是处于科技前沿的领域,既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也离不开数年如一日的研发坚持。为此,各地应完善科技创新的上下游链条,全力为科技创新服务,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科技成果持续涌现。

要转变发展观念。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一个地方经济朝哪个方向发展,以什么为主攻动力,直接影响到长远发展大计。要改变依靠传统经济支撑的发展模式,尤其要破除安于现状、一味扩大体量的盲目发展,主动从科技创新、产品开发、技术升级等方面,增加市场竞争优势,为经济带来新活力。尤其要推动企业朝数字化方向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提高发展质量。

要厚植人才基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离开了人才,创新就成了镜花水月。要坚持自力更生,从人才培养入手,从中小学教育抓起,激发广大学子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壮大人才培养能力;要加强招才引智,拿出足够的诚意,落实好各项引才政策,同时提供相应的平台,让人才能如鱼得水,施展自己的才华。要坚持供需对接,全面盘点人才需求数量,有针对性引才紧缺人才,避免人才供需错位,造成智力资源浪费。

要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实绩为重点,分门别类制定评价制度,把人才的贡献水平、实干业绩考核准,让平时干多干少拥有完成不同的考核结果;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要在物质上奖励,精神上鼓励,加强关心关怀,在评先评优、提拔晋升方面享有优先权,解决好生活方面的困难,增强人才的获得感。

行百里者半九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条必由之路,只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人才做好服务工作,才能释放出更强劲的创新动力,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王学芳

相关阅读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

  • 百家
  • 2021-01-21
  • 36345

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汪琼:高铁超载,责任究竟在谁?

汪琼:高铁超载,责任究竟在谁?

  • 百家
  • 2018-10-08
  • 20873

“本次列车已无力运行,请各位无票旅客抓紧时间下车。请各位苏州北、无锡东上车的短途旅客抓紧...

纠正环保“假整改”需先转“官念”

  • 百家
  • 2019-05-21
  • 37984

5月10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发布公告称,2018年11月1日至12月1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晓意:正风利剑需持续高悬

  • 百家
  • 2019-01-17
  • 23681

文/本网评论员 晓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6日发布消息,2018年12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