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掌握排忧解难“活点子”

“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没收上来的土地承包费都收上来了!”前不久,在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西平乐乡中杜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卫组织召开“村情恳谈会”,与长期欠费的土地承包方说政策、讲法律,七八次会开下来,终于谈妥了清缴事宜。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但也是矛盾、问题最多的地方,直接考验着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现实生活中,有的问题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解决,但个别干部受制于专业能力、经验不足,习惯于“和稀泥”“踢皮球”,只图简单把问题“捂住”,导致一些“老大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如今身处新时代,解决基层疑难问题,也要讲法律、讲制度、讲依据,从源头想办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加强学习,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基层干部的事务多、压力大,常常忽视了个人学习,对法律、制度的了解,通常是一知半解,为民解释往往难以让人信服,群众工作开展难。要利用闲暇之余,多学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及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政策文件,做到说话有理有据,解决问题清清楚楚,一切依法依规办事,控制住基层的问题增量。

摆正位置,增强解决问题的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解决基层问题,通常需要到实地,把涉事的群众组织起来,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如果意见不统一,还需要反复做思想工作,其烦杂程度可想而知。要始终将自己置于“协调员”角色,以最终解决问题为目标,始终保持公平公正之心,多到实地了解说情,多征求周边群众的意见,顾及到各方群众利益,切实让解决的方案有操作性,让大家能够认可。

问计于民,增强解决问题的效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智慧也是无穷的。要践行好群众路线,经常到基层一线调研,在田间地头察民情,到农家小院听真话,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多邀请乡贤、得高望重的老人参加,充分汲取各方的意见,不断改进解决的方案,从而做出最优结果,不断压缩问题存量。

作者:曼玲

相关阅读

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试金石

  • 百家
  • 2022-09-04
  • 45490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党中央、国务院8月30日召开大会,表彰397名“人民满意...

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主动权

  • 百家
  • 2021-03-16
  • 1331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以整顿作风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

  • 百家
  • 2019-05-13
  • 9680

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次围绕廉洁丝绸之路建设举办分论坛,...

云霞:干部考核关键要“实”

  • 百家
  • 2020-06-05
  • 45054

去年以来,北京门头沟区优化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坚持统筹精简、过程管控、公众参与,整合规范区级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