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通报,某区治堵办擅自扩大考核范围,在上级要求“新增停车位9500个以上”的基础上,对辖区乡镇(街道)提出“新增停车位19500个以上”的指标要求。诸如此类将考核指标层层加码、逐级转嫁到基层的情况,令基层干部叫苦不迭。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将工作内容细化为数据指标,不仅一目了然,便于执行操作,也能减少其中的形式成分,让基层把精力用在刀刃上。然而,当一些上级部门为了数据好看,不切实际地盲目下任务,让基层难以完成,这就成了典型的官僚主义,也会倒逼基层为了应付检查而弄虚作假,在表面下功夫。
无论部署什么工作,必须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是前提。之所以有的地方要求基层盲目扩充停车位、安装自来水等,就在于缺少基层调研,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以及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如果基层没有空地,新增停车位就无从下手;如果基层的车辆保有量小,新增停车位就毫无价值;如果老百姓饮用水保障好,又怎么愿意花钱安装自来水,如此种种。只有下到基层,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了,才不会拍脑袋,随意给基层下指标。
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才能减少“水土不服”现象。其实,对一些大的乡镇,居民的车辆比较多,确实需要增加停车位,规范好停车秩序,但有的乡镇比较偏远,车辆比较少,老百姓停车毫无困难,就没有必要新增停车位。为此,作为一些职能部门,不能为了数据上的“公平”,不考虑基层的需求情况,强行的下任务,导致一些地方浪费资源,上演群众眼里的“形象工程”。
体量基层的难处,杜绝“甩锅”行为,才能让基层轻装前行。现实生活中,有的职能部门高高在上,习惯于将工作任务分解给基层,自己反而成了“二传手”,轻轻松松过日子,因而总是给基层下指标,给下面施加压力,导致各类指标满天飞,基层应接不暇。说到底,还是官僚主义心态在作怪。
只有进一步纠治作风病,厘清上下级的权责关系,营造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杜绝脱离实际的“数字指标”,真正为基层减负。
作者:忠义(四川绵阳市盐亭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