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专家视点:从“一带一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017-05-14 11:57
  • 人民网
  • 柯银斌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历史逻辑表明:随着现代化在不同国家的推进,全球化日益加深,国家实力格局的变化和一些全球性问题也因之形成。这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都要求全球治理体系做出调整和创新,如果调整不力,全球治理体系就难以适应国家实力格局变化的要求,或者无法有效地解决全球性问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同时,全球治理体系的这种非良性也将导致国际秩序的失序,即公正合理不足。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现代化与全球化将遇到严重的环境障碍而难以推进。

这就是今天的世界景象,“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也是一个不确定性日益增大的世界。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倡议,是共同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以国际共同体为行为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多层面的国际共同体,而不是单个民族国家、企业和民间组织等。

国际共同体以实现共同利益为目标,采取国际合作方式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将形成新型的全球化,即包容性的全球化;进而,基于互联互通建设的需要,改善和改革全球治理的机制和体系,将形成全球秩序。

包容性全球化和公正合理的全球秩序的进化,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启包容性全球化

全球化是指当代人类社会活动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不断增强的,全方位的交往、联系、流动与相互影响的客观进程与趋势,并导致人类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从国家性向全球性(从国家坐标向全球坐标)的根本性变革。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础,主要是指产品、技术、服务、资本、市场信息和观念的跨国流动过程。其流向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时,这个过程就是现代化。

各国学者对全球化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但很少有人把现代化与全球化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全球化也应该有传统与新型之分,传统全球化就是基于传统现代化逻辑的全球化,新型全球化是基于共同现代化逻辑的全球化,可称其为包容性全球化。

这种包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领域的包容方面,全球化参与者以实现共同利益为优先追求,而不是单纯追求本国利益和小集团利至上。坚持共同发展,使全体参与者都能够受益,而不是少数国家和群体受益。这就要求拥有优势的一方,更多地承担责任和义务。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包容方面,全球化参与者相互承认并尊重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而不是把社会文化分优劣、先进与落后,把自认为先进优质的社会文化强加于他人。在生态领域的包容方面,坚持生态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均衡发展。而不是只顾经济增长,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忽视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一带一路”共同现代化中的国际共同体以实现共同利益为目标,采取国际合作方式推动互联互通建设,这将形成新型的全球化----包容性全球化。国际共同体形成的本身就是社会文化上包容性的体现,以实现共同利益为目标就决定了经济上、生态上包容性实现的可能性,采取国际合作方式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将具体实现经济上、生态上的包容性。

相关阅读

汇聚数字智慧 构建新质未来——《CMG数字中国》融媒体节目正式上线

汇聚数字智慧 构建新质未来——《CMG数字中国》融媒体节目正式上线

  • 科技
  • 2024-07-31
  • 28601

7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央视频和数创未来(上海)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

互联互通,中老泰三国携手一带一路

  • 百家
  • 2024-07-25
  • 13273

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东南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中国已同东盟和全部...

”一带一路“促进互联互通,影响深远

  • 百家
  • 2024-07-07
  • 18486

中老铁路穿越国门,跨越山河。中方建设者在老挝全身心投入到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当中,他们亲历...

致力当下,中国铁路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 百家
  • 2024-06-18
  • 19734

6月15日下午,一趟满载110个标准箱机械设备、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