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制度忘了“初心” 低收入者何时能买起房
- 2017-05-24 19:28
- 北京青年报
- 北青社评
最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深入,公积金被作为调控工具反复运用,房价稍有下跌就放宽可贷额度,房价涨得过快又收紧可贷额度,这也使得公积金很难起到帮助低收入者购房的作用了。
住建部等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缴存职工中,低收入群体占49.81%,中高收入群体占50.19%。
文丨北青社评
目前,住房公积金缴存的主要群体和通过公积金贷款购房的群体出现分化。据报道,在广东、上海等地,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中低收入群体占到六成左右,但是在使用公积金贷款的职工中,低收入群体仅占到三成左右。与之对应的情况则是,中等收入群体在缴存公积金职工中占比比较低,而在使用公积金贷款的群体中又占比最高。
住房公积金制度,本是为了帮助低收入者购房所设立。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推行住房制度改革时,职工单位不再负责向职工分配住房,而是由职工自己出一点,单位补贴一点,逐月缴纳住房公积金,职工在购房时,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从这一性质可以看出,公积金是类似于互助性质的一种基金,只是它的用途规定为购买住房。当时各地房价不高,职工申请一笔公积金可以解决购房费用的大半,公积金贷款的利息又低于银行商业房贷,因此购房者对此普遍抱有欢迎态度。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住房公积金对他们购房的帮助作用十分明显。
但是,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公积金的这种作用越来越薄弱。低收入者在购房中对公积金贷款的依赖大于高收入者,为了能够帮助他们,很多地方曾经不断提高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但一方面,公积金管理部门事实上无法准确区分贷款者的收入状况,另一方面,公积金提高贷款额度也是有限的,随着调控力度的加强,在很多城市提高首付比例后,公积金贷款额度有时用于首付都已不够。面对这种困难,很多低收入者只能放弃购房计划,高收入者为了满足购房,虽然也需要更多申请商业房贷或动用自有资金,但总的来说还能应付。这样一来,住房公积金就越来越明显地让高收入者分享,而低收入者缴存的公积金,则反而成为对高收入者的利益输送了。住建部等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缴存职工中,低收入群体占49.81%,中高收入群体占50.19%。公积金贷款情况则是,低收入群体占36.61%,中高收入群体占63.39%。
相关阅读
122.5部/百人!中国手机普及率创新高,上海人均手机拥有量最高1.85部
- 科技
- 2024-07-30
- 28218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消费升级,2023年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再攀高峰,达到惊人的122.5部/百人,标志...
抖音电商X上海百货会火热开幕,全域协同助推家居家纺行业生意爆发
- 资讯
- 2024-07-22
- 40747
7月18日,上海百货会(第117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百货会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