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网评论员 汪欣
一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都是基层干部干实事、拼实绩的炼金熔炉。时刻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紧迫任务来抓,是保证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把党中央对群众的庄严承诺执行好、落实好、完成好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帮扶干部对扶贫工作上不用心、没耐心的现象却不少见,究其根本,还是在思想认识上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帮扶工作当作了走形式、添履历的镀金作坊。
正确看待贫困问题是关键。帮扶干部作为群众脱贫的桥梁,要从思想高度理解群众、关心群众,才能保证脱贫攻坚不走样。当前的扶贫工作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帮扶干部不清楚工作该如何着手,到贫困户家中去了,也只是和贫困户聊一会家常,拍一拍照片交差。这样搞工作,不仅不能解决贫困户的贫困问题,还会引起贫困户的反感。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还是因为这些帮扶干部没有正确看待贫困问题,把致贫原因片面的归咎于贫困户自身的勤劳程度,没有设身处地的去分析贫困户是的致贫原因。要知道,对于天生的贫穷以及较差的自然环境,是阻挠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事实,对于帮扶干部来说确实无可奈何,但只要倾心倾情的去帮扶,把贫困户家的每一件事都当自己家的事来做实做细做好,势必会赢来群众实实在在的认可。
时刻心系困难群众是根本。干部的本职就是始终能站在群众的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体现在在脱贫攻坚这项重大举措上,就是要求帮扶干部要有扶危救急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要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脱贫攻坚的基层工作同机关单位不一样,其打交道面对的是当地老百姓,其工作落实的地方是困难群众的家,必须要立足实际,因村施策,如果帮扶干部的干事积极性不高,没有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谈。
确保扶贫责任到位是保障。脱贫攻坚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来不得半点小聪明,帮扶责任不能落实,精准脱贫工作自然没有结果,这就需要我们的帮扶干部要有责任有担当,扎扎实实开展扶贫工作。要知道,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贫困户的切身利益,需要扶贫干部在每一项工作中都更加细心、耐心,目前我国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工作,从某种角度上讲,考验的是帮扶干部的担当,是帮扶干部的务实作风。众所周知,农村贫困户群众要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发展什么产业,这要靠基层帮扶干部去落实,这肯定是有风险的,基层干部如果在这时不敢担当,遇到问题畏首畏尾,躲躲闪闪,就会让机会白白的流失。这就要求帮扶干部必须发扬敢担当的精神,坚定信心向前看、加油鼓劲努力干,当好精准扶贫的专家和实干家。
扶贫脱贫的是我党的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其工作干的好不好、最终效果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帮扶干部的对工作的落实程度,更取决于帮扶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思想认识的到位程度。这就要求帮扶干部必须要有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要到位,不仅要沉得下去,还要有真抓实干,真正为贫困群众服务,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当好困难群众“贴心人”。(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