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应:“不放松、不手软”应是脱贫攻坚常态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了解到,今年,我区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强化攻坚责任,狠抓问题整改不放松,持续推进扶贫领域作风能力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坚决保持攻坚态势。(3月18日 广西日报)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向人民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一庄严承诺,就必须坚持不懈抓落实、久久为功抓扶贫,始终做到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特别是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通过严格落实“自治区负总责、市县落实、乡村实施”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进一步强化攻坚责任,狠抓问题整改不放松、作风整治不手软,坚决保持攻坚态势。笔者认为,广西这种做法很有必要,而且还应该让“问题整改不放松,作风整治不手软”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一种常态。如此,才能有力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攻坚工作有成效。

贫困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扶贫开发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回顾5年脱贫攻坚工作实绩,虽然到2019年底,我国的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到2020年,我们更是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并共同迈入全面小康。但当前已脱贫人口仍存在返贫风险,而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保持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长期性和延续性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事实上,贫困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种动态现象。中央明确提出,通过五年攻坚,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是基于现行标准的确保。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标准会不断调整,每调整一次就会有新的贫困人口出现。因此,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脱贫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深刻认识到贫困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做到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效避免产生“数字脱贫”现象,确保每一个脱贫成果都实实在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只有坚持以“问题整改不放松,作风整治不手软”的态势,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用力抓扶贫、强攻坚,才能更好巩固脱贫成果,也才能取得实效长效。(文/唐应)

相关阅读

把“四下基层”作为工作新常态

  • 百家
  • 2023-12-13
  • 4292

“四下基层”,下去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汇聚磅礴力量,夯实发展根基。35年来,这一践行党的群众路...

问题整改要保持“常态在线”

  • 百家
  • 2023-12-13
  • 14065

楼道堆物严重、居民楼墙皮起壳脱落、防盗铁门锈迹斑斑……近日,针对群众吐槽最多的小区居住环...

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 百家
  • 2023-07-04
  • 13551

近期,中央全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制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将纠治和力戒形式...

让“拼命干”成为奋斗常态

  • 百家
  • 2023-05-31
  • 21869

今年以来,广西南宁市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优势和作用,制定出台若干措施,激励保障干部实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