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餐饮浪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为破解餐饮浪费焦点难点问题提供法治方案。(人民日报10月19日)
在很多地方宴请宾客都习惯超标点菜,直到客人下桌时还剩有不少食物才能显得主人家“大气”,主人才有“面子”。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这种餐饮浪费现象让人瞠目结舌、痛心不已。
中国是法治国家,无论身份为何,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遵从法律,依法依规办事。面对严重的餐饮浪费,必须以法促改,通过法治杜绝餐饮浪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首先,用法治改善公款吃喝现状。党政干部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党政干部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国家形象,关乎国家利益。党政干部要带头守法,依法依规用餐,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群众,带动更多的人厉行节俭、杜绝浪费。
其次,以法规范餐饮行业及民众就餐行为。餐饮店应根据就餐人数向客人合理推荐点菜量,不得设置最低消费标准。民众点餐要做到“吃了再点,不够再喊”,践行光盘行动,别因“面子”造成食物过多浪费。浪费可耻,节约才光荣。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口粮不愁,但人人都要做到安不忘危,始终增强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因为我国食物资源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浪费粮食,是对食物短缺贫困人口的伤害,是对粮食安全的亵渎。对于浪费行为,德不能忍,法不能容。杜绝餐饮浪费,必须提升到法律的高度,重拳制止。(作者:温大田)
相关阅读
澄城县:探索创新“四步法”做好法治督察工作 奏响法治建设最强音
- 资讯
- 2023-11-13
- 31812
今年以来,澄城县围绕“督什么、怎样督、重整改、建长效”的思路,充分发挥督察利剑作用,探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