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在全社会蔚成风尚

餐桌上的新风尚,映照着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节俭基因”。无论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劝勉,还是“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告诫,有关俭与奢的箴言,沉淀着历史的启迪,牵动着中国人对家风与国运的思考。(11月2日,人民日报)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近日来,公共场所的电子屏、海报上随处可见“节约”“光盘”等字样,半份菜、单人套餐、“光盘”兑换奖励等新型餐饮模式在很多餐厅和机关食堂也悄然推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的说法,虽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物质日渐丰盈、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勤俭节约的传家宝不能丢,粮食生产的铁饭碗不能丢!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解决老百姓的口粮是天大的事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勤俭节约,倡导一种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蕴含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子孙后代的负责,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识。“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各地纷纷采取行动,如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在9月11日出台了“加强监督执纪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十项措施。措施中提到,要督促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把监督节约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增强节约粮食、制止浪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督促家属、亲友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当前,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在全社会蔚成风尚,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除在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强化管理,有效减少损失浪费外,还要加强媒体引导人们形成更加健康的消费理念,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运用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更好把粮食、食品供给和大众的需求匹配起来,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浪费。如此,才能标本兼治、春风化雨,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在全社会蔚成风尚。(文/宋荣军)

相关阅读

中国汉服婚礼秀惊艳欧洲,十三潮段飞国际舞台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中国汉服婚礼秀惊艳欧洲,十三潮段飞国际舞台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 文化
  • 2024-07-08
  • 41513

6月29日晚,“2024皇家花园中国汉服婚礼文化节”在西班牙马德里古城阿兰惠斯市成功举行。来自...

奢活艺术馆富阳文旅活动,传统文化与创新形式共绘江南水乡新画卷

奢活艺术馆富阳文旅活动,传统文化与创新形式共绘江南水乡新画卷

  • 旅游
  • 2024-03-29
  • 7267

奢活艺术馆的杭州富阳文旅活动以富阳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通过一系列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性...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的三台实践

  • 百家
  • 2023-12-11
  • 23899

基层治理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基石。习近平总...

勤俭节约的作风彰显党员本色

  • 百家
  • 2022-12-07
  • 22668

我们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最初成立时起,中国共产党就本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