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的三台实践

基层治理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强基方能固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健全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是创建社会大众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径。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是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基层治理成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一、传统文化含义及类型

我国历史悠久绵长、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通过数千年的劳动、生产、生活,经过时间洗礼和岁月的沉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处世哲学、风物习俗等灿烂辉煌的文化,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传承性,也有发展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生存、绵延和发展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深层次滋养。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按照时间线索,中国文化史可以分为秦以前、秦朝到唐朝、唐朝到清朝末年、清朝末年至今四个时期。文化类型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各种文化共同体最有特色最有本质属性的特征,标准不同则结果不同,学者们将传统文化分为制度、农耕、思想、文学、艺术、民族宗教等不同类型,如果按照显性与隐性,物质与非物质划分,则可以分为思想、观念,文学艺术建筑作品等实物,法律规章制度、风俗等类型。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我们党一直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大放异彩,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并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化人、培育人,构建和谐社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一)有利于为基层治理提供滋养和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智慧,对这些理念与智慧进行挖掘和梳理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和批判继承古人的社会治理观念和方式方法,为我们今天的治理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有利于引领人民群众,缓解社会矛盾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涵养政风民风,创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化和培育人民群众的道德品行,规范和约束其行为方式,引领民心向上向善。在基层治理中以优秀传统文化涵 养和引导民众以理性的思维作出科学的判断和选择,基层社会由不同的群体和个体组成,人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个性特征不尽相同,不可避免的会因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产生矛盾对立和社会冲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宣传和弘扬“礼之用,和为贵”“兼相爱,交相利”“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融入基层治理,有利于引导冲突各方以更理智的思维做出分析和判断,以更理性的方式作出决策和选择,促进人们和谐共处,缓和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的三台实践

近年来,三台县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以基层治理示范试点创建为契机,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逐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创新特色社会治理经验,仅2021年景福镇宋观庙村等4个村就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聚焦乡村“微治理”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被学习强国APP刊发、老马派出所创新警务走出基层治理新路被《人民公安报》《中国长安网》推广。三台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作用,谱写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

(一)将家风家训融入基层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和基本元素,中华民族一直都非常重视家风家训的涵养与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豪迈与担当千古流传,只有每一个家庭都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社会才会更和谐稳定,国家发展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台县深入挖掘和梳理元朝御史中丞、兵部尚书赵成庆“琴鹤家风、忠孝传家”,民国京城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萧氏家族的“低调淡泊,心正意诚”等家族的家训,开展“廉洁的你,幸福的家”清廉家书征集活动,邀请党员干部及家属以家书为载体,晒出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清风传家·廉润梓州”家庭助廉系列教育活动,将传播廉洁文化与弘扬优良家风紧密结合,包含组织倡议承诺、开展警示教育、举办家风故事分享、评选一批廉洁家庭典型等多项子活动。在中小学举行传优良家风、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廉洁家风主题宣讲,还将原有的家规家训与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相结合,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参加四川省天府好家风评选,并通过投票拉票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家训家风文化宣传,开展家训家风建设,以家风促民风,以家庭美德推进社会公德,发扬积极向上、清正廉洁的好家风,引领人民群众崇德向善,遵规守纪。

(二)将忠孝文化融入基层治理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文化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可以极大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三台深入挖掘本土忠孝文化,把忠孝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探索建立村(居)规民约积分量化管理办法,助力基层治理。一是深入挖掘元朝忠孝御史中丞、兵部尚书赵成庆的典型事迹。赵成庆出生在今北坝镇石马湾一个忠孝仁义,家风严谨的人家,其父亲赵垠是著名的孝子,其割股疗母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县政协和县社科联组织文史爱好者深入挖掘他的奋斗历程和忠孝故事,宣传和弘扬其家国情怀。二是挖掘和传承忠孝乡的忠孝故事和忠孝文化。忠孝乡作为全国唯一以忠孝命名的镇乡,这里是在浙江舟山三次托举跳海女子为拯救他人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熊斌的故乡,这里有全国美德少年,还有参加国际军事比武为部队勇夺3枚金牌的一等功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通过挖掘和梳理忠孝庵慈母育孝子的故事,评选孝亲敬老之星,诵读孝老敬亲经典诗词,以此发挥忠孝文化的教化引领作用,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社会稳定,助力基层治理。

(三)将节庆文化融入基层治理

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通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这些风俗习俗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来表达和呈现。通过开展节庆活动让干群之间、居民之间、邻里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让彼此多一分了解和包容,也对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有更清醒的认识。近年来,三台县积极挖掘优秀民俗和节庆文化内涵,举行邻居节、龙抬头节、火龙节等节庆活动,并将节庆和旅游相结合,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看点的活动格局,通过节庆活动促进个体与团体的一致性,使人们对团结、和谐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民族精神的理解也更全面。举办首届农民节活动,并倡议设立“中国农民节”。潼川镇还举行邻居节活动,通过组织原居住在古城区域内的部分老住户、部分外来入驻商家代表,以“寻找老邻居,认识新邻居,感谢好邻居”为主题,千人同吃坝坝宴,设计邻里福喜联、寻找老邻居、说邻里往事、认识新邻居、邻里百家宴等互动环节,增强邻里互动与和谐,人际关系更和谐了,矛盾纠纷减少了,有效地促进了基层治理。

作者:冉进财(三台县委党校培训办副主任、讲师)

相关阅读

持之以恒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 百家
  • 2019-01-13
  • 34765

文/本网评论员 刘一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惩治腐败,总体形成风清气正、...

以三个“坚持”扎实做好宗教工作

  • 百家
  • 2021-01-10
  • 12323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宗教工作...

治好健身器材的“病”,让群众享受锻炼的快乐

  • 百家
  • 2022-08-15
  • 2119

近日,陕西省宜川县检察院就部分公共健身器材破损、超安全使用年限等安全隐患问题召开的一场公...

“势利”教师被撤资格,教育不能被“成功学”蒙蔽

“势利”教师被撤资格,教育不能被“成功学”蒙蔽

  • 百家
  • 2021-03-01
  • 48178

“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学生,家里全都是当官的,要不就是条件特别好,事业单位的。你妈妈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