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前进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注重从中华文化发展传承的视角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演进过程,进而深度把握其理论内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成为中华民族。不仅对中华文化有深刻认识,对中华文化发展方向有准确把握,还能主动担当起对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因此,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尽管中华大地存在地域差别,长期以来形成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等七大方言区,但文字书写基本相同。而且,汉字建立在图示符号基础之上,是先民对自然物的高度概括与。“炎黄华夏”用在一起,形成了对中国人、中华民族的称谓。后来各族又不断融入“炎黄华夏”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形成的过程是族群文化符号在漫长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由族群内部传递、整合、固化的心理过程,规约着群体内部的思维和行为。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物我统一”等文化规律、“中庸”“礼”“仁”等文化品质、“崇德求善”等心理准则。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民族性格,以及追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秉持诚信、守则、求和的心理特征。通过文化符号的承载与流传,成为当今民族团结与进步的源泉。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漫长历史中守护与传承着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历史书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纵观历史,在延续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文化认同也便植根于中华民族心理之中,并进一步加固了民族共同体。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我们的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们应科学认识文化符号的源生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陕西佳县 贺晋源

相关阅读

中国汉服婚礼秀惊艳欧洲,十三潮段飞国际舞台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中国汉服婚礼秀惊艳欧洲,十三潮段飞国际舞台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 文化
  • 2024-07-08
  • 41513

6月29日晚,“2024皇家花园中国汉服婚礼文化节”在西班牙马德里古城阿兰惠斯市成功举行。来自...

奢活艺术馆富阳文旅活动,传统文化与创新形式共绘江南水乡新画卷

奢活艺术馆富阳文旅活动,传统文化与创新形式共绘江南水乡新画卷

  • 旅游
  • 2024-03-29
  • 7267

奢活艺术馆的杭州富阳文旅活动以富阳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通过一系列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性...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的三台实践

  • 百家
  • 2023-12-11
  • 23899

基层治理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基石。习近平总...

无限极携手《闪耀吧!中华文明》打造文化IP,助力养生文化破圈

无限极携手《闪耀吧!中华文明》打造文化IP,助力养生文化破圈

  • 资讯
  • 2022-09-05
  • 10347

9月2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河南卫视、优酷联合出品,无限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