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人给它打工,一年赚走3000亿,苹果为何还要加倍“剥削”中国市场?
- 2017-06-15 22:53
- 华商韬略
- 陈光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授权视点中国网(www.shidiannet.com)发布。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陈光
“苹果税”事件愈演愈烈。一夜之间,苹果在中国成了全民公敌,甚至有大量网民呼吁中国互联网企业联合起来抵制苹果,将其赶出中国。
苹果会失去中国市场吗?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话题。如果真的失去了中国,这家世界第一公司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国内的相关企业又将如何?
一
郑州航空港区有一家巨大的富士康工厂,鳞次栉比的厂房让它看起来仿佛一座城镇,上下班的时候,如织人流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尽头。
郑州共有三家富士康工厂,港区厂是其中最大的一家。2014年“摸奖大会”时的统计显示,三厂共有31.8万人,这一数字仍在增加,已近乎一座中等城市的规模。
港区厂的周围是24小时运转的海关中心,里面随时堆积着成堆的货物,外面则排着超过1里长的卡车,等待着装货、运往世界各地。
生产iPhone是这座“城市”唯一的职能,《纽约时报》将之称为“苹果城”。全球一半的iPhone在这里生产,2016年底的数据显示,这里的海关已经经手了2.3亿部iPhone。
零件从世界各地涌来,变为成品涌向世界各地。在全球任何地方,你不可能找到比这里更适合iPhone生产的地方。
为了服务这款风靡世界的产品,当地政府倾注了大量心血。郑州为此设立了经济区,厂区的运营中心被设在保税区,进口零部件得以不用交税。
海关内,富士康将iPhone卖给苹果,苹果再将其卖给子公司,他们中的部分产品并没有出口,而是直接运往了中国其他城市。由于采用不同的进出口规则,苹果得以将成品以更低的成本卖给中国消费者。
港区厂数里之外,坐落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政府承诺投入100多亿美元扩建机场,以更好地服务iPhone的进出口业务。
税收和交通只是支持计划的一部分。为了厂区的良好运转,地方政府向富士康提供了15亿美元的贷款,帮助其建设了工厂和宿舍,并且配套了公路与发电厂设施。
这样的特别援助是长期且持续的。工厂投产的前5年,政府免去了富士康的企业税和增值税,并在其后的5年内减半。最先的2年时间里,每生产一部iPhone,富士康就能拿到1美元左右的补贴。
除此之外,政府还承担了部分能源和交通成本,iPhone生产线紧张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帮忙招募员工。
如是中国力量,帮助苹果将利润做到了极致。据估计,iPhone 7(32G)版本的成本在400美元左右,约合2715人民币,其中国地区的售价则为5388人民币——从出厂到入手消费者,这部手机的“价值”翻了一倍。
对于如今的苹果而言,iPhone的利润是不折不扣的命脉。2017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iPhone类产品的营收为苹果贡献了62%的比例。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项统计数据是,2016年,苹果手机销量虽然只占全球的12%,却霸占了手机产业超过90%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