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人给它打工,一年赚走3000亿,苹果为何还要加倍“剥削”中国市场?
- 2017-06-15 22:53
- 华商韬略
- 陈光
四
中国的供应商们如旧,中国的市场却在变化,这种变化自上而下。
2014年11月,国务院向地方政府提出,要求评估并取消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提供给跨国出口商的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中国不再满足于做“世界工厂”,紫光、华为这类本土科技巨头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扶持。
上周,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报道了高通与紫光的暗战(他以千亿美元征战世界,却在家门口被里外合击?),事件的背后正是中国力量寻求突围,与外资巨头封锁中国产业间的较量。
外企曾经唾手可得的地方补贴,如今被北京要求严格审查。风向的变化给苹果造成了怎样的实际影响?情况不得而知,但面对这样的局面,苹果正积极斡旋。
自出任CEO后,库克11次造访中国,而前任乔布斯的次数是零。
期间,库克两次造访郑州“苹果城”,他脱下西装,换上白色的工作服并戴上鞋套,在车间里和一位女工人兴致盎然地聊了5分钟。末了,他还客串搬运工,亲自搬递箱子。
苹果和库克,谨慎地维护着苹果优质外企和中国经济重要贡献者的形象,他多次强调,苹果在中国创造了3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个数据让他无比骄傲。另一边,库克不断与监管部门以及各类政府高层拉近关系,频繁走进省部级领导的会客厅。
从现有状况看来,库克在政府关系方面的维系相当成功,但市场的变化,却超出了他的掌控。
在中国,苹果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了。几年前,iPhone4几乎是在瞬间征服了中国的消费者,这款高端手机系列被生生打造成了人手一部的“街机”。
此后的时间里,iPhone系列在中国愈卷愈烈,却在2016年开春骤然失重。是年第一季度,苹果大中华区营收124.8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8.23亿美元下滑26%;第二季度是33%,第三季度是30%。
下滑态势持续至今。最新的财报中,苹果的全球业绩创下历史新高,但其他四个地区全部大涨,唯独大中华地区不增反跌,单季营降至107.26亿美元。
即便以当下的“坏状况”计算,苹果一年也能从大中华地区收获3000亿人民币的营收,但苹果显然并不满足。
表面上看,库克对于业绩相当淡然,他称中国销量下降不是因为产品不行,而是产品太有吸引力,因为“所有人都在等iPhone 8”。
事实是否如其所料,暂且不得而知,但仅从相关统计看来,在华为、OPPO、Vivo、小米等厂商集体发力中高端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国产品牌。
苹果在中国的举动,也表明了库克的心情并不像口头般轻松。4月起,这家公司在中国动作频频,先是力怼微信赞赏功能,后又出台条款,将所有赞赏、打赏强制纳入IAP体系。
这些动作引燃了中国民众的怒火,但说他垄断也好,骂其流氓也罢,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对苹果实际没什么影响。不管是罗永浩骂“傻X”还是专家学者说其垄断,苹果压根不用理会。
在连续5个季度营收同比下滑这个关键节点上,苹果必须做出改变。但问题在于,硬件销售下滑的同时,苹果似乎也不太懂中国的手机软件体系,或者说是移动互联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