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公众号、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时不时的看到或者刷到某某某违规违纪,正在接受调查;某某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通报;某某某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一个个警醒的字句展现在人民群众身边,展现在网民身边,即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又充分发扬了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作风,从而不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如何纠身边不正之风?才能增强群众幸福感!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数据通报显示: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6万余个。这个庞大的数量、不同的领域来看,充分的体现了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着力清除基层消极腐败现象。形成“打伞破网”的常态化,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实现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身边典型案例,警示自我。如:《忏悔实录Ⅺ》警示教育读本,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拧紧“总开关”、勤掸“思想尘”,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从政治建设出发,纠身边不正之风。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让全体党员干部时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严于律己。只有坚守政治合规,才能有效避免权力滥用,从而形成干净清朗的政治生态环境。
从制度建设出发,纠身边不正之风。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关键。通过更全面的监督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避免私有化公共资源,减少空间和可能性的腐败。同时,建立健全奖励公民举报贪腐和不正之风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从道德建设出发,纠身边不正之风。我们需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自觉,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腐败的良好氛围。
处理好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铸就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的关键。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持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群众的意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群众反映的身边问题,不折不扣地进行查处。
最后,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其他所有政策和项目功效的直接反映。只有真正解决了人民的痛点,才能带给人们从心底产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石萱(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